一、生物質能發電碳減排潛力大
“雙碳”目標是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。目前,生物質能作為具潛力的可再生能源,已成為僅次于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,具有綠色、低碳、清潔、可再生等特點。
我國是農業大國,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余物、林業剩余物和能源作物、生活垃圾等生物質資源豐富。數據顯示,我國生物質資源量能源化利用量約4.61億噸,共實現碳減排量約為2.18億噸,生物質碳減排潛力巨大。其中生物質發電技術是目前生物質能應用方式中較普遍、較有效的方法之一,生物質發電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于推動我國生物質資源規?;透?效清潔利用具有重大的作用,是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有效途徑,已然成為了“碳中和”的重要發力點。
資料來源: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
二、生物質發電行業穩步發展
1.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
近幾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。數據顯示,2020年,全國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2952萬千瓦,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二點六。截至2021年年底,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3798萬千瓦,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一,占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百分之一點六。
數據來源:國家能源局、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
2.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增長
截至2021年年底,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.34億千瓦,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百分之七十六點一,其中,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554.7萬千瓦,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四點八,占全國新增裝機的百分之四點六。
3.生物質發電量穩步增長
近年來,我國生物質發電量穩步增長。截至2021年年底,我國生物質發電量1206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,占全社會用電量的百分之二。
4.垃圾焚燒發電占比大
按發電結構來看,我國生物質發電主要包括垃圾焚燒發電、農林生物質發電和沼氣發電三大類。其中,垃圾焚燒發電占比較大,占總生物質發電量的百分之六十一點二。其次,農林生物質發電量占比為百分這三十五點五;沼氣發電占比小,僅占總生物質發電量的百分之三點三。
5.廣東生物質發電量第.一
數據顯示,2021年我國生物質發電量排名前六位的省份是廣東、山東、浙江、江蘇、安徽和黑龍江,其中廣東、山東、浙江、江蘇的生物質發電量超130億千瓦時。廣東以年發電量206.6億千瓦時,排名第.一,在緩解廣東用電壓力的同時,也有效助力廣東碳減排;山東、浙江、江蘇的的生物質發電量分別為180.2億千瓦時、143.8億千瓦時和133.9億千瓦時。
三、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質發電行業前景
1.雙碳助力下生物質發電空間巨大
為應對氣候變化,我國提出“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”的目標承諾。在“雙碳”助力和我國“缺油少氣”的能源結構下,我國生物質發電空間巨大,有力緩解我國用電壓力。同時,結合BECCS(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)技術,生物質能將創造負碳排放,并在各個領域為我國作出巨大的減排貢獻。
2.生物質資源豐富,生物質能發電產業大有可為
目前,我國可利用的生物質資源主要為有機廢棄物,包括作物秸稈、畜禽糞便、農產品加工廢棄物、林產加工廢棄物、生活垃圾、有機污水等,資源豐富,為我國發展生物質能發電產業提供有力支撐。未來,在“碳中和”背景下,生物質能將朝綠色、低碳、循環、可持續方向發展,生物質能發電產業大有可為。
3.生物質發電投資規模穩健增長,促進行業發展
得益于我國大力鼓勵和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,生物質能發電投資熱情迅速高漲,各類農林廢棄物發電項目紛紛啟動建設,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穩步增長。數據顯示,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投資規模由2017年的1268億元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1780億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百分之十二。預計2022年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投資規模將進一步達到1833億元。在國家政策和財政補貼的推動下,我國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穩健運行,預計我國生物質發電行業將得到穩步增長。
數據來源: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
免責聲明:文章來源:中商產業研究院,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同本網聯系,我們將第.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。聯系方式:010-57325920
上一條:去煤降碳下企業探索生物質與煤炭耦合發電 專家稱未來產業前景廣闊 | 下一條:電力行業大力推動降碳,如期實現“轉型”目標 |